1、超限效应
著名作家马克·吐温有一次到教堂听牧师演讲,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,让人感动,于是准备慷慨捐款;过了10分钟后,牧师还没讲完,他不耐烦了,决定只捐些零钱;又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是没有讲完,已经厌烦的马克·吐温决定1分钱不捐了。在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,气愤的马克·吐温不仅1分未捐,还从募捐的盘子里偷了2元钱。
超限效应:指刺激过多,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。
启示:家长反复的批评、唠叨、催促会引发孩子逆反行为。
在家庭生活中,有的父母习惯对孩子不断唠叨,有的父母甚至会因为孩子某一个错误,揪住不放,再三批评孩子,以为只有反复强调,孩子才能长记性。
但其实反复地批评、不断地唠叨、过度的催促,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不耐烦和反感,进而放弃自我反思。
当孩子被“逼急”后,还可能会出现“我偏要这样”的反抗心理和行为,导致亲子关系紧张。
2、德西效应——用动机操纵孩子的行为
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:
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,几天过去,老人难以忍受。于是,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,对他们说:“你们让这里变得很热闹,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,这点钱表示谢意。”孩子们很高兴。
第二天孩子们仍然来了,老人再出来,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。5美分也还可以吧,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。
第三天,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,孩子们勃然大怒,“这一天才给2美分,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!”他们向老人发誓,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!
在这个寓言中,老人的方法很简单,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“为自己快乐而玩”变成了外部动机“为得到美分而玩”。这样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,因此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。
德西效应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时有显现。比如,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:“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,就奖励你一个……”等等。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,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削减了。
在社会上生存,“规矩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。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规矩是非常重要,一个有规矩的孩子,并不是“乖”,“听话”就行,更重要的是要孩子懂得遵守规则才是最重要的。
3、手表定律
有只叫猛可的猴子在森林里捡到一只手表,并学会了看表掌握时间,于是森林里所有的猴子都来向猛可询问时间。
渐渐地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,猛可建立了很大威望,并当上了猴王。
不久,猛可又在森林里捡到了第二和第三块手表。问题是,这三块手表显示的时间都不一样。拥有三块手表的猛可反而再也无法准确回答出当前的时间,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,猛可的威望大降,最终失去了猴王的地位。
手表定律:指拥有两块以上时间显示不同的手表,并不能准确判断时间,反而会制造混乱,而失去对判断的信心。
启示:“双重规则”和“双重标准”会让孩子无所适从,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定要统一观点。
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记忆口诀
冯特构造铁钦纳,奈瑟加工皮亚杰。
机能主义詹杜安,完型格式特可靠。
行为开创有华生,人本主义在罗马。
性欲人格潜意识,精神分析弗洛伊。
一行二知两革命,神人认知三势力。
1. 冯特构造铁钦纳。构造心理学派,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。
2. 奈瑟加工皮亚杰。信息加工心理学派又称现代认知学派,代表人物是奈瑟和皮亚杰。
3. 机能主义詹杜安。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詹姆士、杜威和安吉尔。
4. 完型格式特可靠。格式塔心理学派也称为完形心理学,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、苛勒、考夫卡。
5. 行为开创有华生。行为主义学派开创者是华生。
6. 人本主义在罗马。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和马斯洛
7. 性欲人格潜意识,精神分析弗洛伊。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,主张性欲论,提出潜意识,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。
8. 一行二知两革命。“一行”是指行为主义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“第一次革命”。
“二知”是指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“第二次革命”。
9. 神人认知三势力。认知行为主义理论是第一大势力,精神分析是第二大势力,人本主义是“第三势力”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